A股极致分化该如何应对

| 诗琪2

就在茅台创出新高,并带着招商银行等一众大股票皆创新高之际,“万万没想到:3000点入市,3500点狂被深套!”在这一极致的“茅牛市”下,如何取得超额收益呢?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A股极致分化该如何应对,仅供大家参考!

少数股票牛市持续演绎

今年以来,市场将少数板块与个股演绎极致上涨行情。Choice数据显示,1月份A股4140只股票中,仅有910只个股上涨,占比仅22%。

面对上述极致行情,公私募近期加速调仓:一方面,寻找更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消费板块的白酒股;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抱团”方向,比如顺周期化工行业等。公私募持续调仓,加剧了少数股票的强势。

少数股票牛市的背后,其实是机构加仓确定性较高标的的趋同操作。

同犇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童驯认为,近期白酒股强势上涨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近期有传言称部分白酒产品涨价,涨价预期有所提升。二是春节长假前是白酒的销售旺季,相关标的业绩确定性显著提升。三是目前长期景气度向上的行业较少,机构抱团趋势大概率将持续,尤其是消费领域中细分赛道龙头股,依旧是资金较为偏爱的品种。

从最近几年的市场来看,资金不断涌向大股票、优质的股票的确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曾经,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经济演进的结果,2019年三月,美国10年期国债和3个月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由此引发了一轮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各国也进行逆周期操作释放了不少流动性。在这种背景之下,全球的主流资金基本上都将眼光都向了安全性比较高的优质资产。中国也不例外,于是有了两年之后的这一幕。

诚如国信证券燕翔所说,机构抱团股的“瓦解”风险无从谈起,在当前信息高效传播的时代,机构对于公司的好坏达成高度一致非常正常,抱团股是否变化,取决于景气周期,与是否抱团本身无关,事实上,基金重仓持股一直随着景气变化而变化。机构抱团行为本身并不构成风险,核心还是抱团股票景气度的变化。

此外,近期基金发行频现爆款。天风证券指出,一方面,个人投资者对持有核心资产的头部基金经理信任度提升,爆款基金频频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核心资产牛市;另一方面,随着单只基金管理规模扩大,处于交易层面的考虑,重仓小市值股票的可能性降低,可能存在的“抄作业”现象导致小市值公司资金关注度进一步降低,因而市场一度演绎出“股灾式的牛市”。100亿以下市值的公司大概率还是会受到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折价。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小票就从此没了机会。在一个货币极度宽松的环境之下,所有的股票都存在翻身的机会。当然,这也需时间和机会。而近两年最大的意义,可能是重塑市场的投资观念。(上海证券报)

基金投资如何取得超额收益?

近两年来,一个残酷的事实越来越清晰,一边是基金大赚大卖,另一边是散户被割得血淋淋,俗称“股灾式牛市”——指数的牛市,个股的熊市。

所有股票大体分为四类:高价优质股(物美价高),低价优质股(物美价廉),高价低质股(物丑价高)和低价低质股(物丑价低)。

在数量分布上,一半以上的A股长期平均ROE不足5%,所有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却常年在40倍以上,换言之,大部分A股实际上是高价低质股。

用高价格买,回报率自然高不了——这是投资中最朴素的原理,却是多数个人投资者最常干的事儿。因为低质股通常贴着诱人的标签:低价、主题、小盘、热点……不一而足,而这些反倒是机构很少关注的。

质地优先,是机构投资的共识,区别只在于有人愿意付高价,有人宁愿等低价而已,实在没有可买的,才会被迫考虑低质低价股。

个人投资者除了买基金和买指数外,当然有别的出路,那就是抛弃对高价低质股的幻想。改善收益率的,往往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至于怎样找到优质股,则没有捷径,像工匠打磨艺术品一样,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精雕细琢。股票贵精不贵多,降低决策频率,增强决策深度,散户完全有机会战胜机构。

从历史上来看,沪指超越3500点的主要是出现在2007年4月12日至2008年3月28日,2015年3月17日至2015年底,2018年1月22日,以及2021年1月份突破3500点。

距离2021年这次3500点较近的两次——2018年1月22日以来,以及2015年12月15日以来,这两次基本位居3500点附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业绩都远高于沪深300指数及上证指数,更有一批业绩领先的明星基金经理出炉,实现炒股不如买基金。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不是买基金就一劳永逸了?

其实布局基金最重要是从自己需求出发,不要因为基金过往业绩好就盲目入市,认为投资权益基金必然赚钱。

1、主动优于被动,避免押注单一资产的基金

近三年A股发生较大变化,机构持有人占比明显提升,公募基金整体获得市场超额收益能力显著。反映在基金表现上,一方面,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要好于被动性基金(当然有些如白酒单一行业指数基金表现较好);另一方面,在某些主题基金之中,主动型行业基金的业绩也好过被动性产品,比较突出的是医药行业。

市场人士纷纷认为,A股市场散户占比较高,因此具有不少因市场错误定价带来的超额收益机会,相对来说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优势明显,同时行业内大小分化严重,主动权益类基金相对来说更占优。对于股市不太熟悉的投资者,可以重点优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主动权益产品布局。而指数型产品更适合对市场有研究的投资者,有些指数不适合长期投资。

但是在主动权益基金中,也要避免押注单一资产的基金,例如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投向半导体的混合基金。要知道分散投资和组合投资,包括适当的行业分散,这是对基金投资的基本要求。押注式投资虽然能基金经理带来名声,但基金净值的大幅波动会严重影响持有人投资体验和中长期收益。

2、业绩分化较大,投资者要仔细筛选

最近三年或者最近五年的业绩来看,基金的业绩分化都非常大。如2018年1月21日以来,虽然业绩最好的产品收益率破350%,但是仍有36只基金出现亏损(各类型分开计算),表现最差的产品亏损超37%。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考察基金经理最好观察他所管理的所有基金,有些业绩好,有些可能管理期间业绩一般,要综合对比。同时,基金经理变动异常频繁,好的基金经理的离职往往对相应基金带来业绩的波动,投资者选择时,最好选择证明自己价值的基金经理,不能单纯从基金历史表现和星级来选择基金,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长期持有的重要性

持有时间越长,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率最高,出现亏损的概率也下滑。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选择优秀基金经理最好能长期坚持,获得“时间的玫瑰”。

过去常常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频繁申赎,并且往往在市场高点进场,在市场低谷离场。持有基金的时间过短是持有人盈利体验不佳的主要原因。

不过,因为近两年市场走牛,公募权益基金整体业绩较好,因此看起来权益基金是更好选择。不过,若在震荡市场,有些债券品种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因此投资者要想实现长期、稳健回报,最好从自己需求出发做好资产配置,在账面盈利丰厚或者市场疯狂时刻时果断止盈。

今年投资第一课应该就是“降低投资预期”,如果短期需要用钱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落袋为安。若能够长期持有的话,即使出现较大幅度回撤,基金三年、五年的长期投资能力仍在。

4、“追星”不可盲目

因为炒股不如买基金深入人心,2019年底爆款基金逐渐出炉,一批基金经理也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管理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数量激增。

有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出炉,成为市场中的明星,甚至今年已经有不少基金经理“出圈”,投资者愿意相信这些基金经理也无可厚非。但投资者一定不能盲目。要有一个正确的投资预期,建立正确的风险/收益观。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的。要获得高收益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如果不愿承担风险,就应接受较低的收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较大问题。据一家基金公司统计,在145名管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经理中,满足五年业绩年化收益率15%以上,且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前20名的基金经理中,只有7名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优秀,占比35%;管理规模前50名的基金经理中,只有11名长期业绩优秀,占比22%;在管理规模过百亿的所有基金经理中,只有11%长期业绩优秀。

只要是基金管理人水平提高与规模的增长匹配,就是合理和适合的。但如果基金的规模若干倍增长,基金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后面随着市场的波动,基金持有人收益受损,这个规模增长也并不稳固。历史上看,每次大涨行情中后段的天量发行基金给投资者和基金业带来了负担。投资者评价业绩也要看其管理规模。

5、降低市场预期,可采取基金定投

就有基金经理直言, 2021年不是躺赢的一年,而是会更加辛苦。确实,经过两年的大幅上涨,估值提升速度跑在了盈利增长速度的前面。权益资产全面趋势性上涨的概率减小,投资者需要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注重结构性机会的把握。

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者可以坚定持有长于选股的基金,不以市场的波动为惧;采取定投的模式,坚持打持久战的思路。另外,可以积极关注对冲类、纯债类产品,分散配置。

在3500点关口,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投资者来说,止盈和止损是可以考虑的操作。但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来说,也可以定投的操作来摊薄成本,为收益创造空间。每次历史显示,只有在股市相对低位入市,才会大概率盈利。


基金相关文章: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购买基金常见四种方式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行情分析

外汇基础知识解读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

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