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事件是什么意思

| 金成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会伴随着海洋表面气压的变化,以及热带地区的风暴和降雨模式的改变。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隔几年会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一般为几个月到一年。

2、厄尔尼诺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一系列气候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极端天气、干旱和洪水等。例如,在厄尔尼诺年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西南部的降雨量可能会减少,导致干旱和野火等灾害的发生。而在太平洋沿岸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导致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系统,导致全球气温偏高。

3、厄尔尼诺的预测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科学家们利用海洋和大气数据来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此外,一些模型和算法也被用来预测厄尔尼诺现象,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区别

1. 温度变化:

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更高,甚至比西部海域更高,导致温度加热。而拉尼娜现象则是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更低。

2. 气候影响:

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它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增加等气候极端事件,影响着降雨分布和风向风速。而拉尼娜则通常与厄尔尼诺相反,可能导致干旱、风暴减少等极端气候事件。

3. 时间长度: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长度不同。厄尔尼诺的持续时间通常为数月至一年以上,而拉尼娜的持续时间可以更长,多达一两年。

4. 频率: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频率不同。厄尔尼诺通常比拉尼娜更为常见,不规律地以2-7年的周期发生一次。拉尼娜则相对较少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回事?

海温最大偏高在1.3度以上,2度以下的是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

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

厄尔尼诺的判定标准,就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的海温偏高程度。按照我国的科学标准,厄尔尼诺事件中,最大偏高0.5度以上,1.3度以下的,为弱厄尔尼诺;1.3度以上,2度以下的,为中等厄尔尼诺;大于等于2度的为强厄尔尼诺,大于等于2.5度的为超强厄尔尼诺。

为什么今年是厄尔尼诺年?

2023年有可能是厄尔尼诺年。

据最新预测,造成澳大利亚东部洪水泛滥、美国和东非旱灾加重的拉尼娜状况,可能将持续到2023年。在北半球,持续2个冬天发生拉尼娜状况很常见,但持续发生3个冬天则相对少见。

更多拉尼娜事情将提升东南亚水灾爆发的概率,并增加美国西南边产生旱灾和野火风险,另外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产生不同的风暴、飓风和季风方式。

世界气象组织6月10日公布的最新预测表明,拉尼娜状况有50%~60%的概率将持续到7月或9月,这也许提升大西洋飓风活动。NOAA气候预测核心预测,2023年初产生拉尼娜状况的几率为51%。

厄尔尼诺现象多少年爆发一次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7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