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公募基金季报需要注意的
分析一季度公募基金季报需要注意的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是以大众传播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公众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证券投资。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季度公募基金季报需要注意的,仅供大家参考!
各位小伙伴们,又到了公募基金季报的披露季,我们来跟大家聊聊,这次的一季报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一季度跟以往不同
这次一季度的行情,其实跟以往是不一样的,简单来概括就是特别的跌宕起伏。
先从市场整体来看,上证指数从去年底的3473点涨到最高的3731点,年后又骤然迎来调整,最低下跌到3359点,随后在3500点以下进行窄幅的低位震荡,
今年还有三个季度,未来的行情会怎么走?想必这也是许多基金经理在思考的问题。
再从行业风格来看,想必对于许多从业还不久的基金经理来讲,这也是一波“没见过”的行情。
涨幅居前的都是大家不怎么看好的冷门板块,例如钢铁、公用事业、银行、休闲服务,今年1季度的涨幅都超过了10%,
而大家平时最喜闻乐见的消费、医药、计算机、通信等,却反而远远被甩在后面,1季度均未能实现正回报。
板块风格的调整更加考验基金经理的操作。
基金经理未来的操作值得关注
其实,从上面的角度来看,小编觉得季报中有两个点还是十分值得大家关注的。
首先是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那么基金经理要不要减仓?做出仓位增减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基金经理觉得这样做是最符合投资人利益的?相信基金经理都需要在季报中做一个明确的说明。
当然,如果在一段时间中,基金经理决定减仓,但后续市场涨了,又或者是基金经理没有减仓,市场依然在持续调整,基金持有人也不用过多地埋怨基金经理,
因为一是择时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哪怕是市场上最厉害的策略分析师,长期来看判断对行情走势的概率也只有50%;
二是一段时间的操作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与我们当初选定的基金多相处一下,才能知道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其次,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假设我们自己是基金经理(虽然并不是),那么看见现在的市场风格,我们会有两个选择,
1.坚持我们原来看好的一些投资方向,比如说消费医药电子科技传媒等等,坚定持有,去追求一个长期的回报;
2.顺势而动,配置一些今年目前来看大概率可能出现行情的板块,比如顺周期、碳中和等等。
不过,根据小编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目前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依然是以基本面研究为主来做投资的,不会因为某个板块涨的好就盲目跟风,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做投资。
一般情况下,许多基金经理都会保持核心的配置不变,适当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领域参与一下,大体的方向还是不会变化太大滴!
否则,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一直漂移,也会给持有人造成困惑。
基金经理的态度是否诚恳
其实,往年大家对于季报观点都不是特别关注,因为写的内容会比较官方,而且篇幅也不长。
但最近,随着市场调整,有许多投资者也想要听见基金经理多发出一点声音,多跟持有人讲讲他的观点、以及运作回顾的总结,
换句话说,想知道基金经理是怎么想的,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于是乎,市场上就出现了许多十分优质的季报小作文。
其实这对投资者来讲是一件好事,因为许多投资者想要知道产品运作的情况以及基金经理观点的时候,这些公开信息大多都是从产品的公开报告中获得的,
因此,基金经理写的越多,我们也就越能了解到更多信息哇!
不过,虽然我们喜欢看长一点的季报观点,但也不是说,如果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写的篇幅短,就不认真了,
可能这位基金经理,就是喜欢简洁扼要的风格也说不定,毕竟基金表现如何,最终还是要靠业绩来说话的嘛!
最后,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基金相关文章:
★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 行情分析
★ 我要大机会
★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