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 吴泽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全体居民人均总收入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总就业人数 ÷ 12

其中,全体居民人均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指平均每人创造的价值量;总就业人数指的是全部就业人口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

(一)收入来源和结构:

1. 工资性收入是主要组成部分,它由个人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等因素决定。如果居民从事的是高薪行业或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位,其工资性收入会相对较高。

2. 经营净收入是指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自主创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的利润。这部分收入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 如果经济发展良好, 就业形势稳定且政策支持力度大时, 其经营净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3. 财产性收入是指居民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这些资产的增值速度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因此财产性收人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

4.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补助等非工资性的收入。这些收入主要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当政府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时,其他收入可能会有所增加。

(二)就业状况:

1. 就业人数越多,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就越高。如果失业率上升,居民的收入就会减少。此外,失业率的上升还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2. 就业质量对居民收入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如果居民的工作岗位具有较高的技能要求和技术含量,那么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都会更高。反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往往会导致较低的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区别

1、意义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

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说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纯收入是收入减支出的平均值;

3、统计范围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国家或地区内计算,纯收入是居民家庭内计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详细内容

1、家庭总收入

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

(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2)经营性收入, 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2、个人所得税

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3、社会保障支出

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缴纳的失业基金、个人缴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4、记账补贴

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

7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