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恢复

| 吴泽

我们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既纵向看,又横向看,在国际比较中,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坚定信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有六方面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整体回升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依然较高,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二是国内需求持续扩大

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

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

三是产业发展继续夯实

在一系列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三次产业持续恢复,发展基础得到巩固。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生产实现丰收,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3.6%。

工业生产延续恢复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快于一季度0.8个百分点。

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经济增速,其中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速回升明显。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高于第二产业贡献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消费投资结构改善。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5%、10.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五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新产业成长壮大。上半年,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2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

新业态持续活跃。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

六是就业民生得到保障

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为5.2%,今年以来整体呈现回落态势。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8%,明显快于去年全年增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 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保持着惊人的速度。然而,自201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开始逐渐减缓。这表明中国的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2. 由资本和出口驱动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和出口。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正在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国内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长,而不是出口和投资。

3. 由制造业向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升级

中国过去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来自制造业。然而,随着中国将其产业结构升级,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到支持科技和创新的领域,中国正在向高科技和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变。

4. 由城市向农村和地区均衡发展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然而,中国政府现在致力于促进农村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加分散和均衡。

2023年中国经济整体情况

第一,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中国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配套最好的国家之一,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面对国际供给体系波动,我们强化了粮食、能源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明显。我国有14多亿人口,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推动经济复苏好转的强大引擎。

第三,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推动新产业快速成长,这些都将为经济运行注入新动能。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五,宏观调控经验丰富。特别是当前物价总体处在稳定的、可控的状态,为我们多方面储备使用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留有比较好的空间。

5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