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主人怎样理财

| 小龙

财富的主人当然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在理财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财富的主人怎样理财。

买基金不能偷懒

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买基金是懒人理财术,所以买了之后就不管它,其实这是不对的。在外国,消费意识高涨,任何人只要购买基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基金公司好好经营。相反,很多金融界的朋友都笑称在台湾做基金很容易,因为台湾投资人非常客气,买了基金也不好意思打电话去询问关心。不知道争取该有的权益的结果,就是买基金赔了自认倒霉,赚了也不知道要赎回。大家可别忘了,基金摆在基金公司是每天要付管理费的耶!投资者当然有权利、也有义务监督这些基金经理人有没有好好做。

不过就算投资人主动打电话询问服务员我的基金赚了,要不要赎回?,也要小心被基金公司业务人员灌迷汤,因为对方十之八九会告诉投资人不要赎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了解基金公司运作的人都知道,基金公司的实质收益只有两个来源,一是管理费,二是手续费。也就是说多说服一个人买基金,就多一笔手续费;说服投资者将钱多留一天,就多收一天的管理费。

所以,任何基金公司的人员训练,一定都是以留住客户为出发点。投资人如果问基金公司:你觉得我要不要赎回?保证问了也是白问!建议投资者不妨换一个方法询问:基金最近买了哪些股票?或是基金经理人还是某某某吗?最近行情是看多还是看空?请问你们准备怎么操盘?

投资基金稳赚不赔的逻辑漏洞

说起来,中华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算是台湾推动定时定额基金的始祖之一,在1996年官方开放定时定额基金前,推动定时定额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多。刚好我在那个时候被派去开发消费金融市场,为了针对散户推展业务,我跑遍全台湾,在一个月内就拜访了160多家银行。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银行卖基金都是用吆喝的,但是问这些行员为什么卖基金,一问三不知,有点像是早期的保险业务员,用的是人情攻势。

当时风气正起,同时在台湾媒体推波助澜下,岛内全民开始疯狂买基金,一年之内,定时定额的投资者从万户成长到30多万户。这些银行推销基金的业务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规定的业绩达到了。

一时之间,基金公司的宣传单、广告口号,甚至是在媒体侃侃而谈的理财专家们,全部一面倒地拼命看图表画大饼,说什么每个月只要三千元,每年平均报酬17%,所以10年之后的复利结果是1亿、2亿等等。问题是,很少人注意到这其中存在一个逻辑推演的大漏洞,过去20年或是30年的平均报酬是17%,谁能够保证每年的平均报酬有17%呢?更遑论未来每年是否都有17%的投资报酬率呢?

结果最可怜的是散户,不晓得基金是什么东西,买了就摆着,以为像定存一样久了小钱就会变大钱,而赔钱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赚钱也不知道可以赎回。所以后来每次我受邀演讲,都会提醒散户,选择基金公司时,要注意它的获利逻辑成不成立。相信没有一家基金公司可以证明过去20年或是30年的平均报酬是17%,这种积非成是的宣传词是投资者第一个要留意的陷阱。

基金绩效不佳怎么办?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买基金虽然要慎选对象,但是万一基金绩效不佳时,投资人千万不要抱着从一而终的观念,以为只要时间够久,一定会赚回来的。问题是,时间愈久可能赔得愈多。我常强调一点:投资人必须先从改变自己贪心的态度做起,才能进而要求投资绩效。基金跟股票一样,关乎市场、财务、汇率、利率、购买力等风险,也就是说,定期定额基金也不是稳赚不赔的。

保本之道是衡量本身的投资目标与能承受风险的程度,不要被基金公司惯用的行销包装术误导。听信基金公司的宣传,短期就拥有极高的报酬率,涨要加码,在逢低时更要承接,甚至夸张到买基金就等于投资全世界的说法,这些花哨的策略,只要冷静思考就能识破其中的陷阱。

懂得设立停利停损,坚持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不断累积判断所需要的知识,才能放心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人。

 

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