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 吴泽

到后来,“官民”的说法被淡化,但北方离皇帝比较近,就延续了“官三”的传统,小年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就保留了“民四”。所以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了一天。

不管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大家都要在小年的时候祭灶。因为民间传说灶王不仅管灶火,还要监督这一家人一年的所作所为。

等小年这天,上天向玉皇大帝做年终总汇报。大家为了让灶王能为自己多多美言,都会“贿赂”灶王,在他的像前供放贡品,让他们吃得饱饱的,再吃上甜甜糊嘴的糖瓜。

其他地区小年时间

除了我们熟知的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其实还有其他小年日期哦!这个文化风俗,作为华夏子女一定是要知道的,记得告诉我们的孩子们。在江浙沪一些地区,人们喜欢将除夕称为“大年夜”,除夕前一晚称为“小年夜”,因此这一天也被他们称为“小年”。还有一部分沿海地区的居民,则依旧保持着“船五”的习俗,将腊月二十五日这天视为小年。

古时交通不便利,如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早上还在北京 ,一趟高铁,下午就能到广州了。所以,不管在哪一天过小年,和家人共聚一堂,享受团圆幸福,才是最最重要的呀!在小年这一天,各种丰富习俗,也十分隆重有趣的。

小年的历史由来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忙碌迎新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小年都要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的追求。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在这里描绘小年这一天,阖家团聚,家庭宴饮,燃放鞭炮,其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过年。

小年习俗有哪些

1.祭灶王爷

正所谓,小年拜灶神,企盼新春来。传说,灶王在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庭汇报每户人家的善恶。依据风俗,人们在小年这天,要给灶王供奉糖瓜、汤圆、麦芽糖、花生糖等甜食。这既是送他上天的仪式,也是希望吃了甜食的他向玉帝多说好话,在很多灶王爷的画像两边,更是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字样。

2.扫尘土

人们在小年这天做一次大扫除,北方人称之为“扫房”,南方人称为“掸尘”。虽然叫法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通过打扫,我们不仅做好了迎接客人的准备,在心理上也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备。一切都焕然一新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新的一年,真的要来了。

3、沐浴理发

新年新气象,一切从头开始。沐浴理发主要是北方的小年习俗,意在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而在大部分南方地区,这个习俗多是在除夕前,所以很多南方人会选择在除夕当天进行沐浴理发。

4. 吃灶糖和饺子

“二十三,糖瓜粘。”这是最为熟知的北方小年风俗,老舍在《想北平》中曾描写腊月二十三的情景:“大街上有多少卖糖瓜与关东糖的呀!天一黑,他们便点上灯笼,把摊子或车子照得亮堂堂的。”糖瓜其实就是麦芽糖做成的“关东糖”,吃上一口甜在心里。除此之外,北方还会在这一天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南方,爱吃糯米制品的人居多,做年糕、吃年糕是很多地区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象征着生活和事业一年比一年好。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区还有做米饼的习俗,在小年这天食用,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小年祭灶吃什么

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