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

| 和杰

1、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2、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使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国家公祭日的时间

南京大屠杀,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和第6师团长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国家公祭日的简介

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以国家名义向在历史灾难中遇难的无辜平民和军民表达深切的悼念和尊重。

在中国,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13日,以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这个日子是由中国政府设立的,旨在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以及表达对战争和暴行的深切痛感和反对。

国家公祭日的宣传标语

国家公祭日的宣传标语通常强调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历史的铭记。一些常见的宣传标语包括: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不忘历史,不畏前行。”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历史的记忆不容忘却,珍爱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这些宣传标语旨在提醒人们历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视和平、避免重蹈覆辙。

2023国家公祭日活动

每年的国家公祭日都有一系列纪念活动。在2023年的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可能会组织一些重要的纪念活动,如:

(1)公祭仪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举行公祭仪式,由政府官员、社会团体、宗教界等代表共同参加。

(2)纪念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历史学者、专家和各界代表,就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影响及现实意义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3)文艺演出: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悼念和对和平的祈愿。

(4)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还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举办悼念活动、烛光祭奠等形式,以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怀念和对和平的追求。

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