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

| 彭永

巴菲特只是一个现象,但是价值的思维是正确的投资思维。从格雷厄姆以《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开创的资产价值投资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价值思维的三种买入标准

一、烟蒂哲学:用5毛钱买1块钱的资产

这是典型的格雷厄姆式的资产价值投资思维,无论是什么股票,都要秉持以足够便宜的价格买入的原则,对应于基本面分析中常用的指标,就是市净率(PB),该指标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如果市净率<=0.5,就达到了这种价值标准,如果对应的公司还是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则安全性更好。如果对应的公司持续亏损或净资产本身已经接近为0(或资不抵债状态),则不具有参考价值。

在A股市场还是可以通过PB指标,寻找到这类股票,尤其是在银行业中。但是,现实的主要问题在于,任何股票软件显示出来的市净率,本质上都是靠不住的,因为上市公司会有各种隐藏债务,虚估资产,甚至粉饰报表的问题,这在目前的市场中仍然比较多见,要进行资产价值的透彻分析,识别对应的陷阱,自行计算出一个上市公司真实的资产价值,从而得到真实的市净率,需要财务和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福尔摩斯式的探求精神。在此之外,还要考虑上市公司是否有在多个市场(例如国外,香港)同时上市,其市值应该是所有市场上股票资产的总和。

二、通过常年分红可回本

卡尔方式的分红回本价值思维,是一个通过分红被动式套现至成本为零的价值思维,只对于常年分红的股票有明确的评价,对周期性亏损的行业或股票不具有必然的参考价值。简单来说,对历史十年的年度平均分红进行计算后,以每年得到的分红与当前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分红回本率(分红回本期=1/分红回本率),就表达了通过多少年的分红,可以被动的将投入的成本套现回来,使得继续持股的成本为零。

通常而言,如果分红回本率达到5%以上(或超过贷款利息率,暂不考虑通胀和分红所得税),即20年的持股可以使成本被动降为零,与通常人们进行房贷分期付款方式的还款年限差不多,所以,这种价值思维,粗略等价于把钱贷款给上市公司,每年收取分红作为利息。

这种计算对于长期投资的选股是值得的,对于有送转股票的情况,需要进行折价计算,但也有更简单的不严格计算方式,即只看当年的分红回本率,这种方式可以用5%的分红回本率与前一年分红进行倒推,得到今年价格如果跌至X元,则达到此价值思维的安全介入边界。当然,只以当年分红做计算,具有不稳定的特征,至少要在确定某上市公司确实常年稳定分红的基础上,在跟踪的过程中,计算此安全价格边界。

我们以工商银行为例,进行一下这种简单计算,工商银行十年以来都维持较高比例分红,比较稳定,因此长期来说,属于可跟踪的上市公司,这是基础,然后,2019年7月3日分红为每10股红利2.506元,即每股0.2506元。以5%的分红回本率倒推计算,X=0.2506/0.05=5.012元。

由此得到,在分红回本价值思维方式下,工商银行的价格如果跌至5.012元或以下,就是安全介入的价值区间(在此区间买入,可以期望在20年内通过分红被动将持股成本降为零,如果考虑将分红复利买入,则会更快)。

三、护城河的简单内涵及ROE

巴菲特式的护城河价值思维,事实上没有设定价格安全边际,只确定上市公司资产优良而又具有不能被轻易超越的特质,由于表述的模糊性和涵义的广泛性,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从年头说到年尾也不可能说清楚,应当如何介入和退出此类股票,因为护城河价值思维,只是一个理念,并没有安全边际的明确标准,也没有投资操作的方法论,所以通常只能用于选股。即便如此,并不意味着这种价值思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护城河=难以超越。

从而,什么样的企业最难以超越,就是护城河最简单的内涵。而我们朴素的常识告诉我们,各行业的一线股,领军企业,或者说,行业老大,是最难以超越的。这类企业具有在一个行业内最高的市场占有率,最多的行业资源,最坚实的行业地位,对于消费类行业,往往同时也处于广大民众心智中的顶端,提到某行业,你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该行业最好的公司,就是这类公司。这类公司所存在的唯一风险是,在多年后被某二线股超越,或该行业本身被某新兴行业颠覆和替代而消亡。

巴菲特说:如果非要用一种指标去选股,我会选择ROE(净资产收益率),那些ROE能常年持续稳定在20%以上的公司都是好公司,投资者应当考虑买入。这给出了护城河思维下,识别对投资而言,优秀成长性企业的标准。

关于买卖股票的时机选择

一般而言,一只股票的最低点,应该是股票部分持有者最恐慌的时候。对股票的未来没有信心,害怕手中的股票随时间不断贬值,进而影响买盘和卖盘的力量平衡。造成股票价格断崖式下跌。可能有存在一些外部因素,公司出现一个负面问题,管理层,核心竞争力等。也可能有资本的身影,伴随短期的利空打压股价,造成一种恐慌的情绪,低价吸筹。

而一只股票的最高点,则是股票持有者或者市场极度不理智,极度亢奋的时候。买入者没有去思考自己买的股票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单纯的被引导,随波逐流。这里面有新闻,大v,证劵分析报告等外部因素,也有股价的直观感受,身边朋友的推荐等。

事实上,以上的所有因素,都不是一只股票稳定升值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它够直观,来势汹汹,很多人来不及深思,一知半解就被裹挟进去。能决定一只股票股价升值且站稳的因素有:公司利润稳步增长,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运营能力提升,市场进一步拓展,具有良好的议价能力等。

我的做法很简单。既然,一只股票某个时期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不可预测,因为我不知道人有多狂热和人有多恐惧。没办法去量化。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一只优秀的具有成长性的股票,跌多了会涨回来,涨多了,会跌一些,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不断创新高。

股价总的来讲,是一条向上的趋势,那就够了。在估值进入低估区,就开始买进,也不猜它的底在哪里。等估值进入高估区,股价大涨,我就卖掉,或者根据自己的策略,部分止盈等,都行,看个人。

总结一下,就是在优秀的赛道找优秀的公司,建立一个优秀公司股票池。哪只股票进入低估区,只要不是威胁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利空,都可以买入。然后就等股票进入高估区,卖出,或者根据自己的策略执行就完了。

提醒一下,在A股注意政策的影响力。

什么时候卖股票

按照通用的说法,股票可以按照价值股和成长股分为两大类,虽然有人会说成长也是价值的一部分之类的话,但这个分类还是很好用的。

简单来讲,价值股就是指未来业绩预期增速较低的公司,而成长股则是指未来增长空间很大的公司。

理论上,价值股相对稳健,赚大钱难,但掉进坑里亏钱的概率也会小些;成长股是更能赚大钱的一类公司,相对而言坑也更多,风险会更大。

我在初入股市期间,主要是做价值股为主,毕竟我属于风险厌恶者,牢记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格言,对于初入市的朋友,我也更建议买入估值较低的价值白马会更稳妥。

到了如今的阶段,我倾向于采用“成长+价值”的组合型打法,兼顾进攻和防守。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对这句话我不怎么认可,因为买与卖是同样重要的事情,而更重要的事情是耐心,能拿住才是关键。

接下来说说卖出的法则:

我对价值股的估值要求很高,低估的时候才会考虑买入,在价值股的估值修复之后迅速卖出,决不恋战;

对成长股,我看的很重的是公司质地、现金流、未来成长空间、业绩增速以及公司的竞争壁垒、护城河,对估值要求相对比较宽松。

如果能以低估的价格买优质成长股就更加完美,这样超额收益会更丰厚,毕竟做生意成本是越低越好的。

成长股的卖出标准是公司基本面变坏、行业或公司不达我的预期。

所以,如果后期海螺水泥、万科、老板电器、中国平安等我持仓的价值股估值完成修复后,我也会做好跑路的准备;

而类似腾讯、中国飞鹤、宋城演艺、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成长股,我则会更加耐心的持有,除非是基本面变坏、业绩不及预期,或者找到更好的选择,否则不会轻易卖掉。



5048